毕业生离校前的教育管理及服务工作,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部分和最后环节。09届毕业生离校前,我校学生工作部门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周密安排、多措并举,积极引导毕业生树立“成长思源,毕业思进”的理想信念,使毕业教育内化为感恩教育、关爱教育,为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创造了良好条件。
离校,我们文明有序
2009年6月27日晚,规定的毕业生离校的前夕。
学校东门:一二十人拖着大行李箱穿过门口的斑马线,来到开往火车站的17路公交站点,即将踏上征程的毕业生与送行的人相拥道别,一辆公交驶过……站点只剩下扬手送别满脸泪水的送行人和他们身后校门口朦胧可见的“母校情深,历几度春秋,长成栋梁之才,犹且志存高远;由此起航,到中流击水,经得风雨苦寒,终能长立潮头”的大红欢送横幅。
学生社区26号公寓;公寓周围地面整洁,秩序良好。这栋公寓是我校毕业生主要的生活场所,绝大多数毕业生离开前,都认真整理了宿舍卫生,打扫楼道地面,清理垃圾,表现出了良好素质和高度的责任心。“这几天离校的学生特别多,有时候学生因为离别聚会活赶早班车,都会给我们提前打招呼。我们自己辛苦一些不要紧,只要能为他们服好务,解决实际困难,让学生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平平安安的离开学校就好。”该公寓楼长说起毕业生离校时很动感情,“走的时候,他们也不吵、也不闹,秩序都非常好。很多学生临行前都主动来和我道别,住了这么多年,都有感情了,他们素质都很高,对我们这些楼管员都很尊重。”
为确保毕业生安全、文明离校。我校对毕业生提出文明离校的具体要求,明确纪律规定,组织毕业生学习校规校纪,通过历年毕业生离校前的违纪处分案例剖析,教育和引导毕业生严格自律;通过往年的安全事故案例提醒学生注意人身、交通、财产安全,增强毕业生的安全防范意识;通过组织学生工作者在毕业生离校前的一个月每天晚上在学生社区值班,深入毕业生宿舍进行走访、巡视,了解学生的实际困难和意见,并尽快帮助其解决困难,全心全意为毕业生提供服务,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他们胸怀祖国、情系母校、爱岗敬业、回报社会,着力营造安全离校、文明离校的氛围,切实把文明、愉快和顺利离校落到实处。
毕业,我们懂得真诚
6月25日,毕业典礼暨毕业生学位授予仪式举行的日子。
学校大礼堂内,气氛庄严肃穆,气氛热烈。在欢快、激昂的音乐声中,2000余名获得学士学位的毕业生代表身穿学位服,神采奕奕地走上主席台,校领导神情庄重地为每一名学生正冠拨苏,授予学位,并同他们合影留念……一句句“感谢母校、感谢老师”;一声声“再见母校、再见老师”;还有那一次次握手、一个个拥抱……,都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真情与热爱、激动与感谢、留恋与不舍。“支援西部”志愿者蒋岩在毕业典礼结束后说:“非常感谢母校,她不光传授给我们知识,更教会了我们怎么做人,教会我们如何与人沟通交往,更给了我们拥抱的力量;能在毕业典礼上发言是我莫大的荣幸,这是我一生中经历的最激动的一天”。
现场的气氛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位与学生朝夕相处的老师。在看到学生们穿上整齐的学位服、上台接受学位时,在给学生颁发完学位接受学生鞠躬致谢时,在与学生挥手告别、热情拥抱时,很多辅导员老师激动地热泪盈眶。辅导员董艳、郭绍华老师在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时,泣不成声地说:“我们的学生太好了,他们曾经让我忙碌过、付出过、抱怨过,也烦恼过,但现在他们都长大了、懂事了,参加工作后我带的第一届学生经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的洗礼,我也在工作中成长了四年,如今他们就要离开学校了,我真舍不得他们……”。
为进一步增强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我校充分发挥电视、广播、宣传条幅、宣传板、宣传栏、报刊、网页等宣传媒体的作用,用名言、谚语对毕业生进行激励,用温情话语对其祝福;学校各职能部门、学生干部、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帮助毕业生办理各种手续、托运行李。毕业典礼等系列活动的举办,使毕业生都能感受到学校的温馨、老师的关怀、同学的情谊,增加对母校的留恋和热爱,将母校看作是自己难舍的家园,使学生带着无限的感激和浓浓的眷恋,踏上新的征程。
在校,我们学会感恩
6月16日晚,由校团委主办,工商管理学院和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承办的2009届毕业生晚会举行;6月24日晚,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举办“蝶飞梦留”毕业生晚会。晚会分别以“情系母校”、“蝶飞梦留”为主题,节目精彩纷呈,内涵深刻,既有师生同台的倾情表述,又有毕业生的激情演绎;既有毕业生的深深眷恋,又有老师的亲切祝福。悠扬的歌声、优美的舞姿、深情的朗诵把晚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充分展示了我校学生大学四年的成长经历,体现了毕业生幸福、多彩、充实的大学生活!现场气氛热烈,充满温情,观看演出的全体同学用掌声真诚祝愿毕业生前程似锦,舞台上下共祝母校明天更美好!
6月22日,我校在办公楼9楼会议室举行“欢送2009年西部计划志愿者座谈会”。张广昭、杜治家等18名志愿者畅谈了对西部的认识,表达了要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在支援西部、服务社会中升华自身的人生价值,绝不辜负母校领导和老师的殷切期望;
5月12日,史绍华等毕业生自愿把山东省教育基金发放的2000元资助款让给在校的其他学生。他们纷纷表示“我们马上就要工作了,可以挣钱养活自己了,可学校里还有好多和我同样来自灾区的学生,他们更需要帮助,一定在以后的生活中将爱传递下去”。
一场场考研报告会的举办,体现的是我校毕业生对师弟师妹们的殷切希望与关爱……
一场场就业经验交流会,体现的是我校毕业生间的无私奉献与深情厚谊……
一场场师生联谊会,体现的是我校师生间的浓浓亲情与师生和谐……
一张张毕业留念,体现的是我校毕业生对母校的留恋与热爱……
晨曦中,留下了毕业生身着学士服的美好身影;夕阳下,展现的是师生倾心长谈的美好画面……
目前,我校09届4557名毕业生已经全部安全、平稳、顺利地离开校园。离校前我们没有看到遍地的垃圾、充斥校园的喧闹、公共设施的破坏;也没有发生一起违纪、喧闹事件;我们看到的是:踊跃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积极参加经验交流会、整洁干净的宿舍、文明有序的纪念活动……
如今,走在七月的校园里,有些老师和学生问道:“今年的毕业生已经离校了吗?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我们不禁欣然,这大概也能从侧面反映出我校今年毕业生教育工作的成功吧!
回顾今年的毕业生教育工作,我们深切地认识到:毕业生教育工作的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认真部署;离不开各职能部门的通力配合与热情服务;离不开各院部的严格落实和具体实施;更离不开全体老师对学生的真情关爱。只有心中时刻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在思想上注重把立德与树人相结合,在心理上注重把疏导与关爱相结合,在行动上注重把引导与落实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把科学发展观内化为对学生的教育服务观。(作者:戴绍栋 朱祥龙编辑:李红)